陇上行 爱连接海峡两岸——“丝路风情 如意甘肃”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活动旁记

tuoni 2024-06-17 19次阅读

新华社兰州7月25日电标题:行陇上,情感动两岸——“丝路风采,如意甘肃”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活动花絮

新华社记者黄洋

7月盛夏,海峡两岸及香港两岸23家媒体的43名记者齐聚甘肃。 16日至24日,他们途经兰州、武威、金昌、张掖、酒泉等地,为海峡两岸记者进行了为期约一周的“丝路风情·幸福甘肃”联合采访活动。

采访组组长、国台办新闻局副局长陈斌华表示,在很多台湾同胞心目中,甘肃省是历史、文化、诗歌的中国。记者们生动活泼的报道,可以让台湾同胞从历史的甘肃走进真实的甘肃,从一个侧面了解新时代大陆的发展进步、丰富全面,为和平稳定积累更多正能量。两岸关系发展。

在这千里征程中,海峡两岸媒体用脚步丈量美丽甘肃,用报道记录动态甘肃,共同绘制连接海峡两岸的“丝路连线” 。

共赏生态风光 回味千年诗情

祁连山北麓的山丹马场,绿草如海,牲畜如云。

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马场之一,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。如今,这里已成为甘肃张掖生态旅游的新名片。

https://tu.1poc.com/t.1poc.com/t/4c1fcxx143d2023.jpg

马匹在山丹赛马场的牧场上吃草。 (2022年6月23日摄)新华社(陈莉摄)

马场员工刘国年骑着心爱的马“果果”,驰骋在蓝天绿地。放了几十年马,他亲身经历了这十年来祁连山的生态变化:“山更绿了,水更清了”。

“真幸运!我能来到这里,看到如此美丽的草原和马匹!”来自台湾的新媒体人林伟刚举起手机,与不同风格的马儿合影。

https://tu.1poc.com/t.1poc.com/t/tj0e1nhbeip2023.jpg

在甘肃省山丹赛马场,来自台湾的新媒体人林伟刚举起手机与造型各异的马匹合影(7月19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黄洋摄

《台湾导报》 记者蔡淑娟走在绿油油的草地上,被要塞的美景所陶醉。

蔡淑娟感叹,她曾在课本上读过“天蓝地阔”、“梨梨园青草长”、“祁连山脚下的好牧场”。她很遗憾之前没有见过他们,但现在她终于如愿以偿了。

记录西部发展 见证时代新变

隆中的土地曾一度被贫困称为“天下最贫瘠”,如今,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,变成了肥沃的土壤、瓜果飘香。

位于戈壁滩上的民乐工业园区,一座占地20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赫然矗立。

屋顶下的玻璃温室凝聚了荷兰、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和资源,让原本在国外生产的优质串番茄在河西走廊生根发芽、茁壮成长。

https://tu.1poc.com/t.1poc.com/t/gegz1bdmqsr2023.jpg

甘肃民乐工业园智能温室(7月19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黄洋摄

这种番茄形状独特,味道清爽。已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往内地各地。

台湾《中国时报》记者兰小伟对“蓬勃发展”的串番茄农业很感兴趣。

“这个项目利用戈壁沙漠生产水果和蔬菜,不占用耕地资源,很神奇,也能感受到内地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。”蓝晓伟表示,希望海峡两岸在改良农业领域有更多交流合作机会。

在金昌,智慧环境正在改善“镍城”矿工的劳动条件;在敦煌光电产业园,万余个定日镜组成同心圆,以创新方式践行“用光发电”……一路走来,海峡两岸记者亲身体验了光发电的新发展、新技术。河西走廊。

https://tu.1poc.com/t.1poc.com/t/arr2huoavxr2023.jpg

甘肃敦煌光电产业园用于光热发电的定日镜(7月2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黄洋摄

台湾东森新媒体ETtoday副主席马永瑞表示,在河西走廊,我们看到了大陆在农业、电力、矿业等方面发展的成就,感受到了大陆建设西北的坚定决心。 “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,河西走廊将发挥更大的价值。”

亲临历史古迹 感受两岸同心

“让更多的人看到敦煌艺术是我的愿望。”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胜良说。 “我们与台湾合作多年,与很多学者都是老朋友。”

赵胜良介绍,敦煌研究院多次在台湾举办展览,并与台湾学术界在敦煌数字修复等多个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。

https://tu.1poc.com/t.1poc.com/t/qe0fvpriams2023.jpg

6月20日,游客参观世界文化遗产甘肃敦煌莫高窟。新华社发(张晓亮摄)

采访团队中,不少台湾记者也有类似的想法。进入敦煌莫高窟之前,台湾东森新媒体《ETtoday》记者蔡宜洁仔细做足了敦煌艺术的功课。

“其实,敦煌壁画并没有那么神秘难懂。”蔡一杰将敦煌壁画比作古人向民间传播佛教的“连环漫画”。 “我希望通过我的电影,让更多台湾人对敦煌艺术感兴趣。” 。

青铜奔马造型的“小青马”玩偶、画有天梯山石窟壁画的丝巾、苏北蒙古族赠送的哈达……离开甘肃时,他们的行李台湾记者对丝路文化赞不绝口。爱与怀旧。

https://tu.1poc.com/t.1poc.com/t/g55wiaesrd02023.jpg

这是7月19日拍摄的祁连雪山和嘉峪关。新华社记者郎冰冰摄

对于台湾中视记者严佩玉来说,怀念之深的“关怀”让她更加珍惜。 《官昭》记载:“颜佩玉是蒙融家族的人,经天下第一关嘉峪关前往西域……”

“勐融”是台北的古称。 “我以前根本不知道这个!”严佩瑜难掩惊讶。

“台南曾被称为‘承天府’,金门岛曾被称为‘五洲’……”在嘉峪关向游客发出“关怀”的“警卫长”李森表示,这里已接待了无数台湾游客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该岛已成为一座金银岛。台湾古老的地名也一一记在他的脑海里。

历史上,嘉峪关作为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,行人经过嘉峪关时,海关官员会核对身份,颁发通行证明。

当地人说,无论走到哪里,都会留下家乡的印记。这就是“关怀”的意义。

space.gif

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